拼音:yì 读音: 注音:ㄧˋ
五笔86编码:qty 五笔98编码:RTY 郑码:OSAA
笔划:2 部首:丿 笔顺:撇捺
四角号码:40000 仓颉:K Unicode:U+4E42
说文解字乂的解释

【卷十二】【丿部】乂
芟艸也。从丿从乀,相交。刈,乂或从刀。魚廢切
芟艸也。艸部曰:芟,乂艸也。二篆爲轉注。周南曰:是刈是濩。周頌曰:奄颧銍艾。艾者,乂之叚借字。銍者,所以乂也。禾部曰:穫,乂榖也。是則芟艸穫榖總謂之乂。鄭箋詩云。芟末曰艾。刀部有????。金部有鎌,有鍥。所以芟艸也。銍則穫禾短鎌也。引申之,乂訓治也。見諸經傳。許辟部云。?,治也。引唐書有能俾。則?爲正字。从丿乀相交。象左右去之會意也。魚廢切。十五部。刈,乂或从刀。乂者,必用????鎌之屬也。
康熙字典 【子集上】【丿字部】 乂
【廣韻】魚肺切【集韻】魚刈切,????音刈。
【說文】芟草也。
【爾雅·釋詁】治也。
【書·堯典】有能俾乂。通作?。又賢才之稱。
【書·臯陶謨】俊乂在官。又【集韻】牛蓋切,音艾。懲創也。或作?。通作刈艾。
乂的古汉语解释
yì
①<动>治理。《汉书?武五子传》:“保国乂民。”
②<形>安定。《北史?齐文宣帝纪》:“朝野安乂。”
③<名>有才能的人。孙楚《为石仲容与孙皓书》:“儁乂盈朝。”
乂字的详细说明
乂
yì
【动】
(会意。从丿从乂相交。又作“刈”。本义:割草或收割谷类植物)
同本义〖mow〗
乂,芟草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治理;安定〖govern;settle;stable〗
乂,治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有能俾乂。——《书·尧典》
保国乂民。——《汉书·武五子传》
朝野安乂。——《北史》
又如:乂安(太平无事)
乂
yì
治理,安定:乂安(太平无事)。
贤才:俊乂在官。
割:乂草。乂麦。
笔画数:2;
部首:丿;
笔顺编号:34